一一周口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高姓工作委员会活动记实 璀璨中原网讯(贾永安)报道:为了落实周口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号召,高姓工作委员会利用五一假期,走访联谊了新郑高姓研究会。 五月二日上午九点,周口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高姓工作委员会,会长高天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彦青、常务副会长高顺天一行,首先走访了新郑荆棘岭老沙窝。元朝末年豫东高氏先祖高大功一家数口为避兵乱,曾迁徙躲藏在这一带。漫漫黄沙地,起伏荆棘岭,驻足留念。 我们先来到高拱故里高老庄。在当地高氏19世宗亲高保全(新郑高老庄高氏宗谱传承人,现己70多岁)引路下,来到明朝嘉庆时内阁首辅(宰相)高拱家族墓园,在茂密的荆棘丛中找到新郑一世祖高成茔墓。祭典后,我们在高成祖石碑正面,发现立碑人中有高瑛(字济美)的名字!碑文记载的先祖迁徙与高氏大功祖族谱记载的先祖迁徙情况完全一致!证明元朝末年因躲避兵变,两派高氏先祖在新郑东北15里荆棘岭中避难。我们又经过反复研究明朝隆庆时高拱修编的《高氏宗亲谱68宗派》记载遗稿,发现新郑一世祖高成与高大功的三个儿子(德、诚、颖)是同辈堂兄弟关系;又发现《高氏宗亲谱68宗派》里第一篇序言是新郑高成祖后裔七世高拱(字肃卿)敬撰,第二篇序言是豫东高氏始祖高大功之长子高德后裔太康常营高寨九世高瑛(字济美)敬撰,再次证明了两地高氏先祖迁徙为元朝末年,为躲避兵变,始祖高大功带领两位弟弟、妻子、三个儿子、和几个侄儿(包括高成一家)等二十多口从山西洪洞迁民来豫,明初高成居在新郑老沙窝荆棘岭东一里莲河河畔,后发展为高老庄,高成是新郑一世祖。这一重大发观,进一步佐证了西华双楼村高大功与新郑高老庄高成是叔侄血缘关系,两地高氏同宗同祖,一脉相承! 下午,我们与新郑高氏研究会取得联系,新郑高氏研究会会长高名扬、 副会长高海柱,领看我们参观了新郑古城南大街阁老相府。新郑古城始建于商朝,到郑韩时期成为郑国和韩国都城,到明朝嘉靖和隆庆时,新郑高氏对新郑南大街进行扩建修缮,规模扩大。两位会长与我们一道漫步古街,跟踪讲解,亲切交谈。 我们在“大学士第 阁老府门前、五大牌坊下、接旨台一侧、轩辕故里等处合影留念。 责编:永安 校对:聂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