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情景专题片《兰考琴声》主题音乐会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一一琴音颂华诞,兰考正青春!
策划 编导 撰稿 何电 55年前的2月7日清晨,
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一天,演播室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齐越几度哽咽中播完稿件。 这一天,寒风中,在邮局门口等候报纸的人群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这一天,全中国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商店,全中国的男人、女人、青年、少年都在用泪水表达着共同的感动。一位省委书记哭着吼道:“听了‘焦裕禄’,不流泪的不是共产党员。”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回忆:“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几次都泣不成声……”,“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4年后的1990年,3位老记者再回兰考,倾情写下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夜读长文,感慨万千填词一首: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55年来,感动了几代人! 过去有多穷!是怎么从一穷二白里中拼出来的? 过去有多难!是怎样牺牲奉献的? 
主题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情景史诗形式呈现,共分为四个篇章: 第一篇章:洪涝盐碱 第二篇章:鞠躬尽瘁 第三篇章:琴颂新生 第四篇章:兰考之变 
昔种“泡桐”衘风沙,今斫古琴演新声 兰考的泡桐受特殊的气候、土壤影响,有木质疏松度适中、不易变形、抗热耐腐能力强等特点,制成的民族乐器音板纹路清晰美观、共鸣程度高透音性能好被称为“会呼吸的木材”,经专家鉴定是制作民族乐器的最佳音板材料。 焦裕禄生前亲手栽种的泡桐被称为“焦桐”
一棵树成就一方产业。 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从2014年的“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到如今这个平凡的豫东小城美丽蜕变,精神富有的兰考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兰考的城乡面貌发生着巨变。 琴声飞扬,山河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