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大多把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不仅如此,屈原也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名人。 那么,屈原是怎样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难道与毛主席有关? 我的回答是:的确如此,是毛主席把屈原推向了世界。 现在屈原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有名,这和毛主席的推介是分不开的。 毛主席终身喜欢屈原 毛泽东终生挚爱屈原的《楚辞》,尤其酷爱其中的《离骚》。 据史料记载,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就痴迷《楚辞》,对屈原很是崇拜。 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研读《楚辞》,《离骚》更是他的床头书,他反复吟咏,乐此不疲。 据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逄先知回忆,1957年12月,毛主席就要求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搜集给他。后来,他大约搜集有50余种版本的《楚辞》。 1958年1月13日,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便条中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悟,心中喜悦。” 1961年秋天,毛主席曾经写下了一首七绝《屈原》,来赞美屈原高洁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 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 这是毛主席现存唯一的一首纪念屈原的诗。 在这首七绝中,毛主席只用了寥寥的28个字,就形象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展现了屈原独特的浪漫气质,更讴歌了屈原以文做匕首、以死醒世、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是作为诗人的毛主席与诗人屈原的一次精神对话。 在毛主席看来,屈原是为坚持真理而英勇就义的。他投向汨罗江,投向“万里涛”时,“跃”得远,“冲”得有力,充满着义气、勇气、骨气、正气和浩气。 毛主席在诗中高度赞赏了屈原作品中的“刀子”精神,并且用“冲”和“跃”两字说明屈原的勇敢无畏和义无反顾;以“万里涛”表现屈原的影响深远和长久,歌颂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 在对话中,诗人毛主席直抒胸臆,感情激越,一扫两千多年以来咏唱屈原的诗作中的忧伤悲愤的气息,表现出气吞山河、豪放飘逸的诗风。 外交场合推举屈原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 在访苏旅途中,毛主席经常与苏联翻译、汉学家费德林交谈。 请记住这个名字:费德林。 费德林常常就中国文学的若干问题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