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郑州西大街上向南望,巍峨修长的门楼上,“平等街”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灰瓦红砖的建筑,黄包车雕塑,让人还未进街,就先感受到了浓浓的民国风情。 平等街曾用名道学胡同、芦医庙街等,后由冯玉祥将军更名为平等街,取平等、自由、博爱之意。如今,这里是改造后的国韵潮声非遗文创街区,是管城片区的“文化之晶”,也是古都新生、老城重塑的第一站。南北向的小街不长,仅有几百米,却古今交融韵味十足。道路西侧展现更多的是“古”,东侧展现的是“今”。路东的咖啡馆、甜品店、精酿研究所,满足年轻人的时尚追求,红泥堂泥塑工作室、鸟虫篆、核雕艺术馆、唐宫小姐姐等主题非遗展示和文创店,一家连一家,需要花上半天时间,挨家去体验。“咖啡+戏剧”,是一个什么魔幻的组合?在未完待续咖啡店里,可能会偶遇一场即兴喜剧,一群热爱表演的年轻人,时而是行为艺术,时而是爆笑脱口秀,手捧咖啡的观众随时也变身为“演员”,将沉浸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今,到平等街感受非遗文化,被不少年轻人列入愿望清单。“以前这儿都是老街坊老邻居在这儿晒太阳,聊聊天,街区改造以后,一下子涌进来了好多年轻人。”68岁的老居民李德仁见证了平等街的点滴变化。 西侧的督军小游园里,不时有人在这里拍照,细细阅读冯玉祥将军在平等街留下的辉煌历史。1922年至1929年间,冯玉祥曾两次督豫,其间,他植树造林初建“绿城”,兴水利,建设碧沙岗烈士陵园等,遗惠后人。冯玉祥将军督豫期间的众多举措均在平等街附近,为这里留下了厚重的历史记忆。 “梨花开,春带雨”,漫步在街头的“孙氏梨园”,不由人哼起这首深情的歌曲。明清年间,孙氏是郑州老城内的望族,孙家的后花园就在如今的平等街上,园内种植了300棵梨树,花香满街,结出的大甜梨还曾送去给慈禧太后尝鲜。 “郑始于管”。管是中国都城建制的创始之地,老城墙根儿下的平等街,激活了数千年攒下的文化资源,正散发出迷人的时代魅力。深厚的文脉,值得细细品味。  总监审 | 王立国 责 编 | 丁 来 编 辑 | 王 璐 校 对 | 陈小利 来 源 | 河南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