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 走进他们家的鸽子棚,只见一只只羽毛光洁、神态文静的鸽子立马站立起来,像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它们见到陌生人走进棚里,立马“鸽”声飞扬,紧盯着巢里一玫玫光洁鲜亮的鸽蛋,像展示丰收成果一样,“咕咕咕”地叫个不停。 “十多年前我曾经养过鸽子,当时规模小,就一个大棚,主要出售乳鸽,销售由沿途汽车代运到广州,渠道单一。”说起养鸽经历,罗海峰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好多了,政府帮助我又建了2座现代化的鸽棚,鸽子蛋也帮忙注册了商标,销售也是通过电商平台,几天就能发到全国各地,常年在棚里干活的3名工人都是俺村的脱贫户。” 罗海峰的养鸽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11年春天,因管理不当,一场新城疫让他的鸽子几乎损失殆尽。眼睁睁地看着鸽子病死,做无公害处理。那年他不仅赔干了积蓄,还负债十几万块。之后父亲也得了一场重病,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而且还需要家人在身边照管。他也从此一蹶不振,全家成为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真正让他树立信心、重拾养鸽梦是在2014年。驻村干部开展精准帮扶时,了解到他有养鸽子技能,就鼓励他重拾养鸽事业,为他赠送养鸽方面的书籍,开展“志”“智”双扶,帮他协调贴息贷款5万元,建了2座鸽棚,购置了以产蛋鸽子为主的白羽王品种。通过几年发展,如今,他每年仅销售鸽蛋就达到10多万枚,除去各项开支,年纯利润达20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脱贫户又建起了7座鸽棚,获得了良好效益。罗海峰夫妇连续多年被评为通许县“创业致富带头人”“自强脱贫户”等荣誉称号。 “鸽子蛋有‘动物人参’之称,营养价值极高,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下一步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将肉鸽、鸽蛋进行深加工,把品牌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罗海峰说起以后的打算时,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编辑: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芦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