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址

璀璨中原

搜索
热搜: 豫商 文化 公益
璀璨中原 首页 文化旅游 查看内容

璀璨中原网讯:河南夏文化探索有了新进展→

2023-12-13 20:02| 评论: 0|来自: 省政府新闻办、大河网

摘要: 璀璨中原网讯 12月13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文物保护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璀璨中原网讯 12月13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文物保护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活化夏代历史场景 河南夏文化探索取得重要新进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历史文献记载和已有的考古成果表明,河南中西部是夏文化探索和研究的核心地区,河南省是解决“夏代史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完整展现夏朝历史”问题的关键地区。通过各考古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夏文化探索已取得重要新进展。

  叶县余庄遗址:面积125万平方米,是目前河南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大量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尤其是具有显著礼制色彩九、七、五成组陶礼器随葬的出现,说明影响后世的中原礼制可能已经在龙山文化晚期或夏初期开始形成。

  淮阳时庄遗址:为首次发现功能明确的夏时期早期小型粮食仓储城址,是具有区域国家政权性质的管控力已经形成和发展的证明。

  方城八里桥遗址:面积130万平方米,是夏王朝的区域政治中心,发现了夯土建筑基址、墙垣、环壕等遗迹,出土有玉器、绿松石嵌片和铸铜相关的遗物,文化面貌与二里头遗址保持高度一致,说明遗址所在的南阳盆地属于夏王朝的直接控制区。反映出夏王朝国家治理已出现都邑中心、区域中心和小型聚落等多层级结构。

  二里头遗址:作为夏都,通过道路和墙垣把遗址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宫殿区居于核心。这种严谨有序的布局,突显宫殿区的核心地位,反映出社会阶层、等级划分非常严格,是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出都城在国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河南打造的这些文物研学主题游径受热捧

  发布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付春介绍,河南文物系统积极探索新时代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深入贯彻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积极推动文物考古研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是文物资源大省,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河南相继推出一系列文物考古研学游径。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条文物主题游径“东坡行旅”,河南省三苏园入选其中。与此同时推出了首批6条文物主题游径——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题游、早期中国·夏商文明主题游、盛世气象·巍巍国都主题游、天地之中·历史建筑主题游、大河安澜·治黄史迹主题游、赓续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游,予以重点扶持打造。

  为进一步促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增益旅游红色内涵,在做好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深化革命文物协同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乡村振兴”三大主题为主线,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为主干,有机关联,串珠成链,于今年11月份策划推出了“大别山精神主题游径”、“长征精神主题游径”等7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

  河南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慧明介绍,河南通过历史时期大遗址的展示利用,展现中国王朝历史的主根主脉。以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洛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等遗址为代表的王朝国家都城遗址,以及相关的帝王陵寝、重要手工业遗址等,构成了中国大历史的主要根脉。将这些都城遗址、重要手工业遗址、帝王陵寝发掘出来,建成考古遗址公园、考古遗址博物馆,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就可以真真切切地展示出中华民族进入国家文明形态之后的大部分历史脉络,凸显我国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

  通过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使考古遗址公园成为践行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最靓丽的名片。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遗址博物馆达到14处,另有5处正在建设过程中。已获批并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到7处,另有10处已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二者数量在全国各省中是最多的。

  讲好文物故事 河南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发布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介绍,河南省文物系统以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为目标,努力推动考古发掘阐释、中华文明探源、大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高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河南以“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推动相关仰韶文化、夏文化重要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等工作。

  为了抓好全省考古勘探工作,河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全国率先推行“考古前置”改革,通过省政府发文推动、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省文物局督促指导等方式,持续在全省推行基本建设、土地出让活动中“先考古、后出让”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各省辖市已全面出台“考古前置”改革政策性文件。

  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河南省是国内大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也是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省份。

  考古机构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由110余人增长至500人,今年已基本完成首批招才引智工作,引进硕士、博士61名。

  深化中原地区文明形态研究 “豫”见探源中华文明的河南力量

  发布会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介绍,从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到2001年立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早期阶段,持续深化的中原地区文明形态研究,为开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仰韶文化初期和早期,灵宝城烟遗址首次发现距今6300年由墙壕组成的最早的防御体系,是中国史前社会开始分化的证据。结合既往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早期阶段已出现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现象,最早开启了中国史前文明化新进程。

  仰韶文化中期,灵宝北阳平遗址发现多座大中型房屋,与西坡遗址等周边同时期者在形制结构、营建方式、建筑材料等基本一致,表明房屋建筑已趋于模式化和成熟化。发现的数条壕沟,反映出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结合区域调查可知豫晋陕交界一带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聚落之间差异显著,呈现出金字塔型结构,内部统一性加强,对外文化辐射力强大,影响深远。中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加速发展,文明化显著呈现,出现雏形古国。

  仰韶文化晚期,双槐树遗址发现三重环壕、大型中心居址、大型院落和最早瓮城结构等,显示已出现社会分工和手工业专业化,社会阶层和阶级明显分化,出现了西山、大河村等一批城址和“一门三道”等王权象征。结合区域聚落调查可知,双槐树遗址为核心的超大型聚落群应代表着距今约53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偏东部的一个古国政治实体,已经迈入文明社会门槛,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区域文明之一。


关键词: 河南 夏文化


责任编辑:

永安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